`
satellite
  • 浏览: 42342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我的面试生涯——外企十年招聘实录(二)

阅读更多
  (M)
  
  M小姐在浦东某跨国制造型企业工作,由于工作地点比较偏远,因此定的面试时间是晚上7:00。为此我和人事MM特地推迟了下班时间(一般情况,我7点以前下班)。没料到,M小姐居然7点40才到办公室,尽管她在过来的路上给我们打过电话,但是,我和人事MM多少还是有点不愉快,但是绝对不会影响专业判断。
  
  进会议室后,M小姐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凌乱,然后就是紧张。要声明一点,我并不是那种长相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首先,M小姐头发是凌乱的,我猜想可能是挤地铁挤的,然后,她的言语也有点混乱。比如,她的开场白不是介绍自己的名字,而是解释为什么迟到,但是解释了半天,我还是没有搞明白,她到底是因为叫不到出租车,还是因为挤不上地铁,还是因为上了地铁错过了出租车。。。反正就是楞没让我明白,她为什么迟到,而且让我感到她很紧张。所以,我还特地安抚她:“其实没什么,上海路况不好么,而且你已经通知我们了。”云云。没想到这样一来,她反倒更不安了,一个劲的跟我道歉和解释原因。
  
  其实,除了有一点小小的不愉快之外(应该尽量避免迟到),说实在的,我的确没有因为她迟到而生气,其实她也没有作错什么,而且也及时同我们联系过并通知过我们,所以她只要能够简单的给我们作个为什么迟到的解释就可以了,我们并不需要她作太多的道歉和解释。
  
  从M小姐的简历来看,各方面都不错,而且有一定的经验,缺陷也只不过是跨了个行业。所以M小姐的简历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但是从面试开始,她就让我感到很紧张和压抑,原因是因为M小姐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相当紧张的状态,一直到面试结束。比如,我让她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没料到,她竟然象小学生背书一样把简历一一背下,当中居然还有背错和背不下去停顿的时候,“对不起,说错了,我再说一下。”“喔。。。”“哦。。。接下来。。。”总之,就是紧张,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人说自己的简历紧张成这样的。我只好不停的宽慰她,“好的”“慢慢讲”其实这样给我的压力也很大,反倒是大家侃侃尔谈,气氛会好很多,而且能够建立互相信任和了解。等她说完后,我居然也被影响的楞楞地看了她几秒钟才缓过来神来。所以接下来的面谈也是相当的紧张。我印象中,M小姐整个过程中最多的话是“对不起”。 面试在紧张的气氛中结束了。M小姐确有过人之处,在离开会议室的时候,她居然紧张得“咣”的一下撞到了会议室的玻璃门上,幸好M小姐没有受伤,玻璃门也没有倒下。但,我被她吓得着实不轻,一个劲地说“不要紧吧,小心一点”之类的胡言乱语。说实在的,M小姐是公司开业到现在我唯一见过的撞在会议室玻璃门上的人,因为我们的玻璃门上贴的东西是很明显的,可能她真不适合我们公司吧,连门都欺负她。
  
  M小姐的致命缺点是紧张。其实面试就是一种考试,大家都是过来人,都知道,考试的时候越紧张,考试状态就会越糟糕,成绩也会越差。其实面试也是一个道理。


 
  (H)
  
  H小姐可能是今天我见过的最粗心的应聘者。前面我说到过,我们的面试流程,所有面试人员先要经过一轮20分钟的笔试,然后是20分钟的人事面试,然后是我招聘部门科室主管面试,最后是我面试,如果是可以安排作主管的还要另行安排让我的老板面试。其中,笔试我们是作为参考依据而不像其他公司作为筛选标准。而外表比较精致的H小姐的笔试结果着实让人大跌眼镜,结论是“这个人蛮粗心的。”
  
  针对支持部门的笔试其实很简单,第一部分是数数,就是从一段英文文字里,数出有多少个“C”和多少个“I”,考察仔细和耐心;第二部分是逻辑能力,和MBA的逻辑题目差不多,相对比较简单一点;第三部分是英文理解和翻译,考察语言能力。
  
  让我们来看看H小姐的成绩,第一部分,一段文字大概在200个单词左右,标准答案23个C和42个I,而H小姐在空格上涂改了好几次,最后是25个C和34个I,真不知道是怎么数的;第二部分逻辑题,一共10题,H小姐总共答对3题,另外有4题原先是答对的,她又全改错了;英语理解和翻译部分,其实还是过的过去的,但是她的大段大段的涂改着实有点让人受不了。如果事先没有看到她本人比较精致的形象,她留给我的书面印象绝对是一个大大咧咧、粗枝大叶的大学应届男生。
  
  所以尽管整个面试过程中,H小姐言谈举止以及应变能力还能够让我们觉得符合要求,但是她还是给我和人事留下了一个比较粗心的印象。


 (K)
  
  小K同学,一看就是个学生,穿着休闲装,带着MP3,斜背一个书包就来面试了。我进会议室的时候,他起身笑了笑和我握了握手。说实在的,我觉得不是很舒服,因为第一感观让我觉得,他是来看电影或者是和同学聚会来的,根本不是来面试的。
  
  不过,流程还是要走下去的,因为他是我从一大堆简历里面好不容易捞出来的,万一是块宝让我错过了,会很后悔的.所以,我还是抱着希望他能在接下去的面试给我一些惊喜,纠正我的第一印象。
  
  但很快第二件让我感觉不舒服的事情发生了,K同学手工填写的职位申请表简直是惨不忍睹,字迹不但是上下翻飞,而且是漫山遍野的涂改,身份证号码18位涂改的有8位,最可气的是连妈妈的年龄都写成了32岁(我后来特别问了一下,应该是52岁)。说实在的,我并不要求他能够有一手漂亮的书法,现代人很难得有写的一手好字的.但是作为应聘者最起码的态度,至少是工整的填写好他自己的职位申请表。如果连进公司的第一张表格都如此马虎的完成,我想我将来还能指望他在将来的工作上不出现如此马虎的行为么?可能很难相信.
  
  所以叔叔我很不开心,好不容易挑出来的人选,如此马虎,所以后果很严重,K同学基本出局。但是,世界500强公司还是要讲形象的嘛,招聘面试也是作形象工程的渠道呀。所以,我们后面基本上不再讨论工作,而是讨论有兴趣的东西,比方说NBA呀,意甲,八卦呀,总之,这方面,小K同学让我着实刮目相看,不但对“时局”洞察明确了如指掌,而且,在我看来,他绝对数得上潮人中的潮人,让知道了很多信息,心情一下子愉快很多。
  
  但是很可惜,我们要的是专业员工,不是小报记者,K同学尽管满足了我对新鲜事物的一些好奇心,但是无法满足我对专业人才的渴望。其实在和他交流中发现他可能是个很好的teamplayer,如果他能够认真对待面试,加上性格也比较开朗,善于把握和捕捉周围的信息的话,或许他还是很有机会的。最后,我还是善意的提醒小K同学考虑面试的穿着、态度以及好好练习中国书法。
  
  其实,我遇到过很多学生朋友参加笔试和填写职位申请表,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本人也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再加上书法一般般,结果,职位申请表和笔试题都答的很乱,容易给面试管留下一个很不好的第一印象.




  LZ和各位看官,俺又回来啦。昨天发了成功的案例,今天开始写写失败的例子。大家从中也许可以看出,其实俺蓝刺头也是挺挑刺的人,哈哈。
  
  Z同学是一位海龟,刚读了硕士学成归来。但是这年头什么都贬值,海龟也早已不是金字招牌了,这批应试者里至少有一半的人有海外经历,但其中真正的含金量通常是一试便知的。有的人在米国读了MBA,但连基本的英语问题都回答得结结巴巴。Z同学的英语倒是不错,经历也很丰富,可以说相当的丰富。从饭店端盘子到市场调研,从学生会活动到零售店管理,粗看一眼简历还以为他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能够这样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体验社会,增加实践经验对自身确实是很好的锻炼。
  
  随后的谈话中Z也显示了对工作的热情,旺盛的进取心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他会热情地注视你,全神贯注地倾听问题,好像随时准备着对下一个问题进行抢答。如果抛开其它方面,仅从态度和热情上来看,我相信Z会是一个好的员工。
  
  然后我同样对他进行了案例分析的测试,遗憾的是Z的回答不是很令人满意,经过提醒后仍然没有回答完整。“在工作中跟数字打交道和跟人打交道,你更喜欢哪一种?如果从事枯燥缺乏变化的工作,你会有什么想法?”我向他表达了我的担心。他的回答是两种工作他都喜欢,而且他也愿意完成公司交给他的任何工作。他的回答似乎有些勉强。Z让我想起以前的一位同事,他们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那位同事聪明而且活跃,参与公司的新业务拓展工作做的如鱼得水,但是后来做业务运营却纰漏百出,他的优点是有创造力和决断力,缺点是做事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对细节不够关注。当然这些缺点的存在与先天和后天因素都有关系,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克服改进的。但在没有改进以前,这些缺点会妨碍他成为一个出色的运营管理者。说这些话并没有贬低那位同事的意思,事实上,他后来辞职开饭店去了,生意做大发了。所以说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关键是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位置。
  
  面试进行到这里,我已经做了一个快速的判断,Z并不适合这个职位。另一个促成我决定的原因是我对他没有chemistry。后来另一件事证实了我这种感觉。Z同学是我和我的同事一起面试的,几天后我的同事转了一封他发的感谢信给我,写感谢信本身是应聘者的一种礼节和尊重,我本应非常欣赏,但是这封信的措辞有点肉麻,比如“您的年轻有为令我印象深刻”云云,于是我对Z更加喜欢不起来了。我只能祝他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V小姐是一个朋友介绍的。因为这几天急着要招人,HR提供的人选不合适,合同工又不能网上招聘,就只能动员大家找各自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以解燃眉之急。
  
  V小姐的经历还是不错的,也有相关工作的经验,看得出是个挺能干的人。而且她是众多应聘者中唯一一个在案例分析时做了总结和概括的人。这个案例本身不复杂,主要用来评估应聘者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我也并没有在意之前的应聘者都没有自觉地做归纳总结,也许因为这种工作内容和面试形式对他们来说都比较新,他们本身也缺乏经验吧。面对这个案例,大部分人的反应都是沉思良久,然后犹犹豫豫地指出自己的发现,“嗯,这是一个问题……”,“嗯,好像这方面也有问题……”,一般要经过反复提示,他们才能做出完整的分析,就像挤牙膏一样,而且都是就单个问题进行分析,没有人想到其中几个其实是同一类型的问题,有必要总结一下。但是V小姐在做完案例后似乎不经意地概括性的做了一下总结:“根据刚才的发现,我觉得这里大致有几类问题,第一,……” 这确实超出了我的期望。看得出她是出于习惯,很自然地在结束时做了归纳。因为一般的应聘者不会对案例面试的套路那么熟悉,而且很可能在晕头转向的分析后巴不得快点结束这个过程。只有少数人能够跳出具体的工作,站到更高的层面上看问题,这点让我觉得V小姐是可造之才。
  
  面试到这里,应该说V的各项表现都符合要求,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我发现面试的气氛不太轻松愉悦。这只是一种感觉,好像我们的谈话一直是非常严肃庄重,一种硬梆梆的感觉。我自我检讨了一下,觉得自己也没什么可以指摘的,那问题是不是出在V小姐身上呢?之后的一个问题加深了我的这种感觉。我的一个提问可能有点随意,于是V小姐在回答问题之前先严肃地指出了我提问中的逻辑错误和用词不当:“我觉得不应该说是XX,而应该说是……”虽然她的态度并不咄咄逼人,但我仍然觉得好像受到了义正词严的谴责,多少感觉有一瞬间的胸闷,呵呵。我想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面试中应聘者并不需要去努力迎合面试官的感受,刻意取悦对方,但是任何谈话要想营造愉快的气氛,谈话的双方参与者都是有责任的。我猜想要么是V小姐一贯就是这样的直爽,要么就是她并不是很想使谈话进行得更加愉快轻松,所以才在应该柔和或者灵活的时候仍然保持一种坚硬的姿态。也许她并不是特别在乎这次面试机会,我妄自揣测。
  
  随后的谈话中,我的这种感觉一直没有消失,假设我们位置互换,V小姐成了面试官,也许我会有被审问的感觉。之后我们也谈到了她现在的工作,V小姐的表述有一点负面,言辞间听出她和同事的合作有一些别扭。我也没有更多时间去深究那些细节,她已经给了我一个不善沟通的印象,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态度。
  
  面试结束后,我和同事讨论了一下,她果然也有同感,证明了并非我过于敏感。仅从能力和经验来看,我非常愿意录用她,但是这个职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是同样重要的条件,因为我的团队本身就经常夹在不同的部门中间,需要做很多协调和沟通解释工作,一旦发生误解和冲突,往往需要以一种灵活和缓的姿态去调和,而不是只图一时言语之快,使矛盾扩大。能力和经验毕竟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态度这东西好像还不是短时间里就能改变的。这是工作特殊性的要求,也许V小姐会是一个很出色的审计或者质检人员,但是我不敢说她适合我们团队。权衡之下,我把V的简历先搁在了一边。



  (G)
  
  G先生是个喜欢提问的人,我们常昵称这一类人为“问题宝宝”,有问不完的没有重点的问题。G穿西服的感觉总有点不搭调,很象我中学时代的物理老师,就是那种老气横秋的样子。面试呢也就从他滔滔不绝的自我介绍开始。
  
  从他的自我介绍中,我觉得他行业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而且讲的故事也比较动人。总之,讲了大约十分钟,蛮长的,没让我感到特别厌倦。可是后来的对话,却让我有点失去了耐心。
  
  我简要介绍了我们公司的发展和部门的架构,以及要招聘的职位和要求。没想到,这居然会引来了一大堆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令我无所适从。一开始,我还是比较耐心地解答他的问题,比如,“啊?你们公司为什么有那么多部门?”“你们为什么要设这个部门?”(一个不相关的部门,而且很多同业公司都有)。
  
  “您问这个问题,是希望了解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还是想知道以后工作中会和哪些部门打交道?”我觉得他问得有点离题了。
  
  “两个原因都有吧,我希望能尽量多了解一些公司的情况对将来的工作会有帮助。”他回答说。后来的问题,我真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者是该不该回答了,比如,“你们管理层和董事会怎么考虑未来具体的发展方向?”(我的神呀,我是招聘一个下属,不是要招老板呀,况且,我已经简单介绍过公司将来的发展大计,再多我也不知道了。)“您觉得贵公司是怎么建立市场口碑的?”(根本和我的工作不相关,而且我的确从来没有关心过,为此,我还特地事后和公关部同事学习了一下)“在您看来,在贵公司,您的岗位比较重要还是XX部门经理的岗位比较重要?”(谁面试谁呀?)
  
  到最后,我的感觉是像被电视里那个《面对面》的主持人王志咄咄逼人的盘问。其实,按照程序,我们会在面试快结束的时候,会问面试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而我呢,只等他一停下来,没有给他喘息得机会,我马上就说,“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能到这里,非常感谢你能够抽出时间来参加面试,如果有其他疑问,请直接和我们人事部联系。”然后,匆忙的和他握了一下手,就赶快逃出了会议室。
  
  他可能会是个好员工,但是,我实在是没有时间去考察他,而我着实被考察了一番。后来在一个很巧的机会,认识了他的上司,恰巧谈到他,(当然我不是谈他来我这边面试的事,我认为这样作很不道德)他上司笑着告诉我他可是他们那边不可多得的“人才”,工作还行,最突出的是他太喜欢问问题,而且太多太烦人了。呵呵,所以适当合理的提问是有帮助的,而问题太多适得其反。



 
  一天就这样结束了,除了面试,几乎没有作什么。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的确想好好的躺一下,非常的疲劳,但是一无所获,感觉也是非常的郁闷,找个合适的人真得那么难吗?安静下来又想到我舅妈老是嘀咕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真难呀之类的话,实在是有颇多感慨。
  
  诚然,现在工作是不好找。记得前不久看到过网络上一份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报告,印象中这几年的大学生就业状况极其不乐观。其实,我今天面试的这么多位求职者已经是经过一轮简历筛选(10选1)的,看看他们的情况,不乐观的原因也就明白了几分。我在这里,按照我自己的看法略作总结,一方面是对我今天的工作做总结,另一方面也期望给朋友们一点启发和帮助。
  
  A小姐,大学毕业工作一年,第一印象一般;她忘我和冗长的自我简介是她面试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如果她能够改善一下沟通能力,尤其是更多的关注沟通对象,而不是自顾自地讲述自己的故事,面试效果就会有所改善。
  
  B同学,大学应届生,第一印象不协调;从外表上来看,她的形象成了她这次面试的最大障碍,如果改变一下形象,使之更加适合职位的要求,面试成功的几率应该会高很多。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她是否愿意或喜欢从事她应聘的工作,或者说是我们提供的工作是否符合她的性格和向往。
  
  C先生,国营大公司工作6年,简历给人印象不错,本人比侠鲜岛吞钩希还低ㄐ髂芰η芳押捅冉媳欢男愿窨赡苁撬媸院徒窈蠊ぷ鞯淖畲笳习H绻芄挥兴慕蚁嘈潘欢茉诠ぷ髦腥〉煤艽蟮慕健?
  
  D小姐,不错的学历,不错的行业背景,不错的工作经验,反正一切都不错;可惜,有错的是我们的工资标准,我们能够提供的和她的期望值之间的较大差距造成了一次没有结果的面试。我对D小姐的建议是没有建议。
  
  E同学,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生,证书一大叠,还有一手好字;可是,E同学的不成熟是他面试中表现出来的最大问题;我想不光是面试吧,不成熟可能会是他从校园步入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最需要克服的障碍。
  
  F小姐,同行业跨国公司工作近8年的资深员工;F小姐的坚持或者说一点点的固执是面试过程中出现的最大困扰。尽管,我们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执着和坚持,但是,在我个人看来人生最难的可能是学会放弃已有的观点和接受相反的理念。更多的时候,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或许,前途一片开朗。
  
  G先生,“问题宝宝”;太多的提问导致G先生早早的就被红牌罚下场。或许G先生是个很慎重的人,需要很多信息来支持和帮助他判别跳槽这件事。但是,G先生明显是缺乏提问和沟通技巧,而且急于了解信息,使得面试官没有时间和耐心来全面的了解他本人。
  
  H小姐,第一印象是“粗心”;“粗心”的H小姐最终因为“粗心”的第一印象错过了一家不错的公司(我们公司,呵呵)。其实整个面试过程中,H小姐言谈举止以及应变能力还是能够符合要求的,但面试始终还是很注重第一印象的,所谓面试就是看的中和看不中罢了。
  
  I先生,工作5年多,同行业内资公司背景,第一印象“精明”;可惜“精明”最好是不要让人察觉;面试中最大的忌讳就是在八字还没有一撇的时候谈判工资,因为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特别注重的是钱而不是前途和应聘的公司。其实想想找工作和在菜场买菜一样,你还没有让菜贩确定你到底在不在他这里买菜,他怎么愿意和你谈论价格呢?在我看来比较明智的做法,是等公司给出明确的录用Offer时,慢慢地和对方讨价还价,因为那时是对方急,而不是你急。
  
  J同学,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不错的简历和不错的照片;可惜,包装上过度了点,或者说是本人还有有待提高的地方,导致面试的时候受到了颇多的疑问。所以解决方法是尽量提高自身的同时尽可能合理的包装自己。
  
  小K同学,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形象分很低,简直是来郊游的;与J同学过度的包装相比,K同学在形象上过于随便了,根本没包装或者没想过包装。如果他能够认真对待面试,善于把握和捕捉周围的信息的话,或许他还是很有机会的。最后,我还是善意的提醒和小K一样的同学们“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当然不光是指衣着包装,还包括积极的态度和成熟的言行举止。
  
  L同学,上海大学的应届生,直观感觉不错;“找工作是为了锻炼”这种坦诚的想法让她失去了面试机会。诚实的确是一种优良的品德。但也必须设身处地的站在公司的立场想想,如果每个人都是来锻炼一下的,那公司岂不是学校了么?如果符合要求,并有培养潜质,公司也会为个人提供培训机会。我能给L同学的建议是,要么放弃这种观点,工作就是工作;要么找个熟人的公司锻炼一下。
  
  M小姐,某跨国制造型企业,最后一个面试者,也是迟到时间最长的面试者;不过,过度的紧张把面试的气氛搞砸了。其实,面试也是一种考试,说起来比考试还难,牵涉到太多因素,但是归结起来还是考试。那么这时候,小时侯父母在大考前对我们的关照就会特别有帮助:“考试的时候要放松,不要紧张,要小便可以举手。。。”
  
  上面这13位求职者,性格和背景各不相同,被拒绝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我在这里将我的看法一一罗列,我想不一定可以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毕竟每个人看事情的方法和观点各不相同,我仅仅是把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写下来。如果能够对读者有点帮助或者带来点乐趣的话,我就很开心了。我有可能会受到攻击或是批评,我也乐于接受并和大家一起讨论,毕竟换个角度我也是应试者,我要找个好帮手和我一起通过考试,取得高分。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